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巧 > 【健康】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训练

【健康】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训练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临床表现↓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

脑卒中的康复应从早期开始。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开始康复治疗。在发病早期,以挽救生命为目的,康复治疗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

目前认为,脑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内为恢复早期阶段,发病后2~3个月为恢复中期阶段,4~6个月为恢复后期阶段,超过6个月为后遗症期。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早期患者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当其生命体征稳定后1周内应该尽快开展康复治疗,以物理疗法为主。此期患者的偏瘫侧肢体主要表现为弛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或仅出现细微的联合反应。


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出现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并发症,如肿胀、肌肉挛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此阶段主要在医院急诊科或神经内科进行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我们称之为“一级康复”。




早期康复目标

防治并发症(如压疮、肺炎、泌尿道感染、肩手综合征等)、失用综合征(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和误用综合征(如关节肌肉损伤和痉挛加重等);


从床上被动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运动;独立完成仰卧位到床边坐位转换;初步达到Ⅰ~Ⅱ级坐位平衡;调控心理状态,争取患者配合治疗;开始床上生活自理训练,改善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早期康复治疗的重点是通过联合反应、原始反射、共同运动、姿势反射等手段,促进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部分恢复。


康复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神经促进技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技术及心理疏导。


早期康复怎么做???

 1、良肢位摆放:

作用:

   1.防止压疮

   2.预防肢体关节挛缩

   3.减轻痉挛

   4.维持良好血液循环

   注意:每隔 1~2个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


仰卧位

  • 偏瘫侧肩:放在枕头上,保持肩前伸,外旋。

  • 偏瘫侧上肢:放在枕头上,外展20-40度,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掌心向上。

  • 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

  • 偏瘫侧膝部:膝外应放枕头防止屈膝位控制不住突然髋外旋造成股内收肌拉伤,膝下垫一小枕头保持患膝稍屈曲,足尖向上。

(仰卧位注意事项)

1.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旋,足底此时不垫物是为了协助患着活动踝关节已防止足下垂

2.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左右偏斜(可以稍向患侧)




健侧卧位

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枕头不宜过高。


躯干:略为前倾。

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度左右。

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

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放枕头上,避免足内翻。

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就怎么放置。

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曲。



患侧卧位

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 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

  • 偏瘫侧肩:向前平伸外旋。

  • 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

  • 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弯曲,髋关节伸直。

  • 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

  • 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患侧卧位注意事项)

1.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侧肩膀略向前伸,避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力引起疼痛。

2.保持偏瘫侧肩胛骨前身为时,不能直接牵拉患侧上肢,以避免对患侧肩关节的损伤。


半卧位

患侧后背、肩部、手臂、下肢用枕头支撑,患侧下肢微屈。

2体位变换

主要是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一般1~2小时变换体位一次。

3 肢体的被动运动


肢体被动运动一方面可以预防关节活动受限,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强感觉输入的作用,还能预防压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关节疼痛和心、肺、泌尿系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等等,另一方面,为即将开始的主动功能训练做些准备。


而对于存在严重的肌肉无力的偏瘫患者,正确体位和被动的关节活动训练尤为重要。需要注意,脑卒中后患者卧床时期的康复治疗并非消极的被动的进行患者的管理,而是积极地以预防继发性损害为主,并逐步帮助患者恢复主动训练,争取早日下地活动。

4、功能性电刺激与针灸治疗

对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康复治疗效果,可酌情应用。

5、卧位训练

平衡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躯干的平衡训练,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是桥式运动;此外可进行重心转移,患者可以向左右、上下移动身体或向左右转动身体。

6、坐位训练

由于脑卒中的偏瘫患者多年老体弱,突然从卧位坐起,很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为预防突然体位变化造成的反应,可先进行坐起适应性训练。当患者经过坐起适应性训练后,则可以进行端坐位平衡训练。

7床到轮椅(或椅)转移和站立训练

8、神经促进技术

可酌情选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的技术、Rood技术和PNF技术中的一些方法以诱发粗大运动、抑制异常运动。

9、言语治疗

有言语障碍者应进行评估和治疗。

9ADL的训练

主要对床上的进食、穿衣和个人卫生进行评估和训练。

10、心理治疗

由于患者发病后时间较短,一般一时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常有否认、拒绝、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障碍。为了能使病员认清现实,使其能保证治疗,故必须对病员进行心理治疗。


本文编辑:别业峰、陈文驰、林瑞金、黎忠燕(康复理疗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