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21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日已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明】李开先《宝剑记》
大年初三,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演出《御碑亭》,前面垫了一折郝杰的《打瓜园》,一折郝帅的《林冲夜奔》。在后台扮着戏,耳边传来阵阵熟悉的昆腔,让我回想起自己在1997年学习《林冲夜奔》的往事来。
《打瓜园》
《林冲夜奔》
这是一出昆曲的传统武生戏。按道理说,一个老生演员很难有机会接触这样的纯武戏。97年的夏天,上海请来了武生名宿裴艳玲老师,在逸夫舞台连贴两日,《钟馗》和《夜奔》,我连看两日并上台献花,之后又有机会和裴先生见面吃饭,对她的艺术崇拜不已,同时也对《夜奔》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之情。当时我就向王校长提出了要学《夜奔》的想法,校长听完,非常惊诧的看着我,说:“真的假的?”尽管王校长一贯精心安排我的学习计划,非常了解我的一切,但这样的请求,还是让她感到出乎意料。那年,北京的武生名家、老旦名家李鸣岩老师的先生曲咏春老师,正好在上海进行集中教学,梦云校长便向曲老师提出了为我增设《夜奔》一戏的请求,曲老师当即哈哈大笑,说道:“珮瑜这孩子真有心胸,居然要挑战夜奔!行,交给我吧!”就这样,开始了我长达四个多月的《林冲夜奔》的学习。
每天下午,个子不高的曲老师穿着圆口布鞋,沏上杯艳茶(特别浓的茉莉花茶),带着一根特质小木棍(京剧老师上课时用于代替节拍和锣经的器物),在中山西路戏校的小排练厅给我“开小灶”。要学好《夜奔》,必须有好腰腿好圆场,所以学戏前先压腿踢腿,正腿十字腿旁腿骗腿各50次,圆场30分钟,然后才坐定,开始学唱和念。还未拉戏,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曲老师说:“武戏讲究一口气,把气练顺练匀再说其他的”。
就在那些日子,我竟然不知不觉地把腿给练了出来,练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把腿放在把杆儿上,轻轻一够脚尖就能碰到额头,踢腿的时候每一腿都能踢破发际线。这点小进步,也给了我作为一个文戏演员莫大的自信,甚至为了表彰对我的努力和进步,早功课老师特意把我安排在带队踢腿的第一排,这一排共四人,其余三人都是纯武生,靠武功吃饭的同学。
《夜奔》是明代传奇《宝剑记》中的一折,取材于《水浒传》,、亡命梁山途中的经历。全剧载歌载舞,表演繁复,几乎每个字句都有身段,要求演员一招一式不得含糊,还需要满宫满调唱昆腔,这对演员唱念做打的综合功力要求很高,梨园行素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说法,来说明这出戏的难度。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昆腔,虽然过去常听老人说“京昆不分家”,但以我个人学习和体验的经历而言,京剧和昆曲在审美上虽属于一个大体系,在许多细节要求上,昆曲的标准更为严格且讲究。曲老师在教我第一句唱腔“数尽更筹,听残银漏”时,就花了很大的功夫,包括吐字运腔,与跟着胡琴唱皮黄的意思截然不同,使人大开眼界。2001年我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创作剧目《大唐贵妃》的演出,饰李龟年一角,就在其中特别增加了一场昆曲的《弹词》,唱了一段“不提防余年值乱离”,竟也别有一番滋味,这就受益于多年前学习《夜奔》打的一点昆曲基础。
两个月后,基本零件练得相对稳定娴熟了,曲老师就开始一点一点地做示范,“走边”的出场亮相,眼睛看哪、脚步怎么走、腰里怎么使劲,无一处不讲究不细致,那劲头和老生“撞金钟”、“小锣帽子头”的四六劲出场,可太不一样了!后面的《新水令》《折桂令》《收江南》等曲牌,每一段节奏都不一样,时慢时快,穿插着“飞脚”、“翻身”、“踢腿”、“卧鱼”、“探海”、“射雁”等等各种技巧,在三十分钟里一气呵成。我尤其喜爱《折桂令》一段:“实指望封侯也那万里班超,到如今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背主黄巢。恰便似脱鞲苍鹰,离笼狡兔,摘网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罚难得皋陶。似这鬓发焦灼,行李萧条。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高俅!管叫你海沸山摇”。可谓百转千回,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后来我们在创作《乱弹·三月》京昆演音会时,也把这一段昆腔作为重要桥段安排在了整场演出的核心位置。
四个多月的认真学习、模仿、苦练,终于在曲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模有样地拉下全出《林冲夜奔》了。曲老师甚至得意地对其他学生说:“你们虽然都是曲门弟子,但珮瑜是‘头曲’,因为她的脚丫子会说话”!遗憾的是,临近公演彩排的前一周,我居然不争气的患上了心肌炎,被爸妈接回苏州,休养身体。这一养,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拾《夜奔》,正式演出也就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大年初三在后台扮戏,跟着台上的郝帅哼哼了几句,竟然重新点燃了我的《夜奔》梦。假如真有一天,我也不疯魔不成活一把,真把《夜奔》给演了呢?嗯哼……
(图片来源于京剧院&网络)
《那九年》更多连载,请点击以下链接:
《那九年》 连载 · 一
《那九年》 连载 · 二
《那九年》 连载 · 三
《那九年》 连载 · 四
《那九年》 连载 · 五
《那九年》 连载 · 六
《那九年》 连载 · 七
《那九年》 连载 · 八
《那九年》 连载 · 九
《那九年》 连载 · 十
《那九年》 连载 · 十一
《那九年》 连载 · 十二
《那九年》 连载 · 十三
《那九年》 连载 · 十四
《那九年》 连载 · 十五
《那九年》 连载 · 十六
《那九年》 连载 · 十七
《那九年》 连载 · 十八
《那九年》 连载 · 十九
《那九年》 连载 · 二十
未完待续
文:瑜老板
编辑:瑜小胖
《瑜音社》
是京剧演员王珮瑜和她的团队
在舞台内外,传承与传播京剧之美的平台
京戏不仅可听、可看,也可触摸、可感知
《瑜音社》
试着记录一些戏里戏外的声音、影像和心情
与大家分享
瑜音社
官方微信:yuyinshe1
新浪微博:@瑜音社
淘宝店铺:瑜音社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