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疗愈系好书推荐? 活出你自己
上个月,读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时,
对她推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很感兴趣,
就找了电子书,本来是带着猎奇心理随意翻翻,
但读着读着,心就慢慢的静下来了,
感觉自己就好像一张揉皱的纸被轻轻铺平了,
整个身心都觉得舒展,自在,平静。
·
你不用担心自己读不懂这本书,
也不用着急看完,
这本书是用来“悟”的,
如我,我也没有准确记住其中任何一句话,
但是,读后却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平静地觉察生活。
·
我之前跟大家说,
要培养自己的“感知、觉察”能力,
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面对自己,
都要不带判断地去感受。
当你能轻松觉察自己内心的状态,
当你能不带评判的感受生活,
就有点像冥想能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让我们体会智慧和自由。
·
不知大家对这类书是否感兴趣,
我摘抄了一些句子,
你可以先读一读,
不要带着判断,清空你的经验,就只是感受。
看你是否能找到切合感。
·
▪️教育的意义是要帮助你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模仿任何人,永远都做你自己。不论你是丑或是美、羡慕别人或嫉妒别人,永远都要做你自己,并且真的了解这一切。
·
▪️服从社会、父母及老师的教导是很容易的,那是安全又容易的生存之道,不过那并不是生活,活着就是去探究什么是真相,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做得到,或是当你的内心拥有永不停歇的革新时。
·
▪️对大部分人来说,害羞隐藏着难为情。如果我们觉得害羞就是对自己过度的关注。但是有一种不同的害羞,那是对所有的事物都非常得温柔,在其中是没有难为情的感受的。
·
▪️当你的心中没有偏见,也不刻意寻求答案,你就可以清明地思考了。这一切代表着,你的心如果不再追求任何形式的安全保障,不再被恐惧所捆绑,你就能够清楚、简单而直接地思考了。
·
▪️你知道爱是什么吗?它是把你的思想、你的心、你的整个人完全付出,而不要任何回报,不拿出乞丐的钵去接受爱。
·
▪️ 如果我们以平常所谓的爱去爱别人,我们为何会生气?因为我们没有从那人身上得到预期的东西,不是吗?我们爱自己的妻子或儿女,但是如果他们做了一些“错”事,我们就生气了。为什么?
·
▪️你是否注意过自己为何对朋友生气?因为你对他有所期望,如果这份期望不满足,你就失望了,这意味着:在内心里,在心理上,你是依赖那个人的。每当心理上的依赖产生时,一定也存在沮丧,从沮丧不可避免地会衍生愤怒、悲痛、嫉妒及各种形式的冲突。